声乐的颤音与调幅波

钟育乔, 杨蕾

钟育乔, 杨蕾. 声乐的颤音与调幅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21-22.
引用本文: 钟育乔, 杨蕾. 声乐的颤音与调幅波[J]. 现代物理知识, 2004, 16(06): 21-22.

声乐的颤音与调幅波

  • 摘要: 当歌星放声歌唱,发出某一音阶的较长乐声时,常常能听到一种音量上有缓慢节律变化的、富有弹性的声音。在声乐中称为颤音(Vibrato)或“揉弦效应”。初学者模拟这种声音时,刻意去调控音量的起伏,却往往发出生硬的抖音,有人戏称为“打摆子”。其实,歌唱家并没有刻意去做作,而是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而获得的发音效果。为什么他们能发出如此自然而动听的颤音?唱歌除了要运用好人体中各个部位的共鸣器———如胸腔、腹腔、口腔、鼻腔、鼻窦、额窦等等以获得浑厚、嘹亮的声音外,最重要的发声器官就是一对声带。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76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78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8-13
  • 修回日期:  1899-12-31
  • 刊出日期:  2004-12-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