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团化低能正电子源

    • 摘要: 自1932年正电子-电子的反粒子在宇宙射线中被发现之后,人们相继在一些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中找到了它。利用体积极小而强度颇高的同位素(22Na、66Cu、58Co和68Ge等)作正电子源使得人们对低能正负电子湮没的一系列的物理问题的精密研究做到了小型化。例如对湮没机制、湮没寿命、湮没辐射的能谱及角关联、电子偶素的形成和它的QED检验等研究工作都是在几个人的实验室中进行的。由于被湮没的负电子是物质中的电子,正电子湮没实验总是以一定物质体系为环境,也就与许多学科领域有关系。当发现缺陷能够俘获正电子并造成湮没参数的改变时,才引起许多学科的科学工作者的注意。从60年代开始正电子湮没走出低能核物理实验室,作为应用性学科进入其它科学领域。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