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裂中子源

    • 摘要: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和质子一起组成氢之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核。1932年,查德威克(J. Chadwick)用α粒子轰击铍,发现从铍放出的射线是一种质量跟质子差不多的不带电的粒子,命名为中子。1935年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的重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年米切尔(P. Mitchell)和鲍尔斯(P. Powers)采用镭、铍不稳定热中子源在实验上定性地证明了中子的衍射特性。1944年费米(E. Fermi)和津恩(H. Zinn)使用Argone CP-3堆引出的热中子,进行镜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明显地与中子的波动性而不是粒子性相关;中子的波长和散射截面与X光相当,这是中子光学的开端。其后陆续证明,所有用光及X光产生的经典光学现象都可用中子进行。1945年之后,随着核反应堆技术的进步,可以在很窄的能量范围内得到充分数量的中子,中子衍射才成为固体和液体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因中子不带电,不存在库仑势垒的阻挡,穿透力很强,几乎任何能量的中子同任何核素都能发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低能中子的反应起更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子是电中性粒子,但是中子具有-1.91304275μN(μN是磁矩的单位,称为核磁子)的磁矩。中子的磁矩使得中子能与原子磁矩发生电磁相互作用。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