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67年乔瑟琳·贝尔首次发现脉冲星(转动中子星)以来
1,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天文学家探测到脉冲星的数目超过4000颗;其中我国自主建设的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已经观测到900多颗新的脉冲星;由于中子星的极端物质状态,如超高的密度/引力场/磁场/压力/温度,使得脉冲星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其观测现象涵盖多波段/多能段,具有多信使(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宇宙线)的全方位物理特性的展示。目前发现的脉冲星种类多达十余种,其磁场、自转、质量、辐射机制等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起源与演化依然存在诸多的谜团
2。脉冲星的类型丰富多彩,包括常规单星脉冲星、双星脉冲星、吸积脉冲星、遗迹脉冲星、高能脉冲星、磁星、转动致密星体CCO、间歇和暂现脉冲星、毫秒脉冲星等
3。同时,脉冲星的精准计时,使之成为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的利器
4。多数脉冲星在射电波段被探测到,但在其他高能段也发现了几百颗,如伽马射线脉冲星,以及存在于双星吸积系统的X射线中子星
3。